清朝时候男子的辫子多久才洗一次?
谢邀。这个问题子渊之前曾经专门研究过,答案让现代人很难接受。具体情况如何,且听子渊慢慢道来。
▲剃发易服
说起清朝辫子,还有一段***的血泪史。清朝顺治皇帝入关以后强令***剃发留辫,儒家理论讲究“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,不敢毁伤”,头发作为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轻易剪掉,除非是出家做和尚、尼姑才行。但满洲人可没这么多讲究,就是要所有人统统按照他们的习俗剃掉前额头发,只留脑后的头发编成一条辫子,俗称“金钱鼠尾”。
▲清代发型演变示意图
满人的发型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方式,作为游牧民族,满洲人在入关前为了谋生,大部分时间都要骑在马背上打猎,因此倘若头发太多太散,就会影响视线,弓箭射出去就会没有准头。于是男人们就将前额碍事的头发剃光,只留后面一点编成辫子,打猎时盘在头上,这样既不会影响视线,也不影响天冷时保暖。
▲满洲铁骑
清朝统治者们为从精神上控制***,就要求所有汉族男子必须像满人一样剃头扎辫子。结果***当然是不同意,一致表示“头可断、血可流、头发不能剪”,清军一气之下就屠了无数座城池,这才让幸存者无奈接受了这一要求。那么,这么长的辫子要多久清洗一次?现代人正常情况下都是天天洗澡、洗头发的,偶尔有不讲卫生的最多也就是一周不洗头,就不能见人了。但是在古代,普通老百姓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,做了一天农活灰头土脸是常有的事,因为天天都要重复同样的工作,穿得也是破衣烂衫,自然没有闲工夫洗头发。
▲清军入关蜡像
夏天相对好些,因为天气热,时常冲个冷水澡,顺便也把头发冲了,当然也就是用清水冲冲而已,不过洗没洗干净这就不好说了,毕竟老百姓也没钱买皂角之类的洗护用品。到了冬天,穷人由于没有浴桶和取暖设备的,基本上只能在初冬洗澡,其他时候压根没有条件沐浴,也谈不上洗头了。一直到逢年过节的时候,需要走亲戚时才会将自己收拾得体面些,烧上一些热水洗洗头的,但这样的情况是屈指可数的。
普通老百姓是这样,那有钱人和官宦之家是不是更讲究一些?答案是肯定的。他们生活安逸又有人伺候,自然是有条件经常洗头发的,但是也不会像现代人一天一次这么频繁。那时候朝廷上的大臣们都会每十天放一天***,叫“休沐”,就是为了放天***让当官的回家休息一下,洗洗澡、洗洗头发。
▲清末平民旧照
不过这也要结合具体情况。***如不幸遇到皇帝、太后之类的重量级人物去世,就得全民服“国丧”,守丧期间不仅不能玩乐饮宴,更不能沐浴。这一过程从一月到半年不等。因此“国丧”期间举行朝会时,堂上的大臣们衣冠楚楚,却数月不洗澡、不洗头,味道估计大得出奇,也是难为他们了。
古人俗话说“穷讲究”,就是笑话穷人,不要太讲究仪表。富贵人家则是规矩多多,今天不宜动土、明日不宜沐浴之类的,但这些都是封建理论,也是误区。不论穷富都要爱干净,这是健康的基本要求,所以应当庆幸清朝已经灭亡,我们得以生活在文明世界之中。
现代人对清朝的大辫子有一定误解,清朝早年的大辫子其实很小,根据当时来华外国人记录的史料和插画来看,叫大辫子很勉强。坊间有个很形象的叫法:金钱鼠尾辫。意思是辫子可以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,和老鼠尾巴差不多。
这么点辫子洗起来并不费事,比现在洗头发还容易。
最近播放的电视剧《延禧攻略》较为尊重历史,大辫子都刮的比较靠后,从正面看不到头发。1793年英国访清使团随团画师William Alexander威廉.亚历山大的纪实画稿也证明,乾隆时期还是金钱鼠尾。
1800年以后,大辫子才逐渐盛行起来,编织辫子的头发从不足三分之一到逐渐占据了头顶三分之二的面积,后世对大辫子的演进做了个很相像的比喻:鼠尾---猪尾---蟒蛇。
至于大辫子多久洗一次,这个因人而异。清洗大辫子编织大辫子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,不可能像现代人一般洗澡冲凉顺便就把头发给洗了。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天天洗。据说有条件的家庭可能一个月才洗一洗,在一些偏远地区,经济条件落后,加之缺少水源,几年都不洗一次。
除此以外,还有一些时间段是不能洗头发的,例如遇到国丧,按照清宫的规定,至少要守孝一百天,也就说在这一百天之内是不可以洗头沐浴的。
一百天不洗头发,想想也是醉了!
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,欢迎关注!
一根这么长的辫子,要是一个月不洗,会脏成什么样啊!
其实,这还是要分情况的。一般来说,三日一洗头,五日一沐浴,十日一剃头。但是能按照这个来的,并不多。
首先,达官贵人、社会名流就不用说了,有下人伺候着,自然是经常洗,干干净净的。
一般平民的话,虽然不会两三天洗一次,但是隔上十天半个月,就会处理一下。不知道有没有人知道以前的剃头担子?这是一种老行当,一根扁担两头挑,一头是装着剃刀脸盆等必备品的箱子,另一头是个小炉子(小火盆),上面放着热水壶。所以,有“剃头挑子一头热”的说法。
这些剃头匠就这么走街串巷,吆喝生意。
有客人的时候,就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好,让客人坐着或者半躺着,热水洗好毛巾,敷到脸上,然后轻轻几刀,就能修得干干净净,也就是“修面”。修完脸之后,把辫子打散,洗干净,抹头油,再重新打上辫子。弄完之后,光亮紧致,非常漂亮。
当然,清朝的时候,还有一个地方有这业务,那就是澡堂子。
清末的大澡堂子很多,很多普通人都过去泡澡。澡堂子有专门的配套业务,修面打辫子,非常方便。要是有人还记得电影《十月围城》黎明饰演的乞丐,那就应该还有印象。到澡堂子里泡个澡,洗洗头发,干干净净的。
当然,要是不想去澡堂子,在家烧水洗澡,也是很普遍的。
鉴于清廷剃发的规定,普通人也必须隔一段时间剃剃头发,不会几个月不洗辫子的。
倒是那些穷人,或者是乞丐流民,也不在乎这么多了。大家看有些清末的老照片,有些人前半边脑袋都是乱糟糟的短发,那就是有日子没剃头,没洗辫子了。鲁迅先生的《阿Q正传》,阿Q边晒太阳边捉虱子,也一定是长时间没洗过了。
那一般人十天半个月不洗辫子的话,太脏了怎么办?
没关系,有篦子。觉得头发脏了,就把辫子拆开,简单用梳子理顺了,然后用篦子细致的过一遍。这样的话,不仅油污去掉了,隐藏在头发里的虱子也出来了。
这东西,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了,不过有点年纪的人,还是应该见过的。
这么说吧皇帝都有可能几个月不洗头,要是到了国丧新君登基守丧期间甚至几年不洗头。主要辫子长编发费时间。男人日理万机忙都忙死了哪有时间费在这个事情上。他们洗澡的时候就把辫子绕在头周边就不会浸湿了。
或许会有人问清朝女的头发更长更多,怎么看古装剧女的每天都洗澡。对于这个提问是不难回答的,女为悦己者容,古代富家的夫人小姐一天时间都花在梳妆打扮上,想想妃子那个浴池那么大得耗费多少劳动力烧水打水。古时候可没有热水器,也没唐朝杨贵妃的华清池多半是人力烧水。而男的就苦了,个把月没时间洗澡。这是社会职能决定的生活习惯上的差距。
那你们会问不洗不痒么?答案是不会,别忘了清朝人是大半个头都没头发覆盖的,大半个头平时都可以用毛巾擦洗。他们只是后脑勺那一戳才有头发,当然不洗头不代表不梳头。他们的梳子都很精巧,可以把细小的脏东西也能梳出来。如图:
其实这个东西我老家也有,就是头上长头虱的时候母亲会用这个梳子把头虱梳出来。这个在清朝还是普遍的。在清宫帝后妃子们使用的梳具中,典型代表的是“描金带彩象牙什锦梳篦”作工精细,雕花精致。皇帝用的还有象牙材质的更加贵重。
所以别以为清朝男人不讲卫生,他们可会保养着呢。只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不能像今天的人一样一言不合一天洗几次澡。毕竟那时候还没热水器也没自来水,洗一次就得费不少时间。像清朝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铮铮男儿哪能耗上这个功夫呢?你们说呢?欢迎和尼***君互动。
据说当时的清朝非常的落后,那时候的女人还在裹脚缠足,男人还留着非常长的辫子。
虽然说一些达官贵族头发看起来,还算是比较干净整齐干净,但是像一些经常劳作的农民,头发大多是结了一层污垢,再加上他们经常劳作,又没有时间来洗头发,所以说味道肯定特别难闻,家境贫穷的人保证全家人的温饱就非常的困难,更何况是哪有时间来洗头发,更何况当时不如现在这么发达。烧水十分的不方便,还要打水烧柴,洗一次头发就要耗费好长的时间。每天辛苦劳作,总会留下一些汗水,时间长久了,再加上又不清洗,自然会有着很大的味道。而且到冬天时,天气又非常的寒冷,他们几乎在一年当中,只有天气很暖和时才会去洗头发,除此之外其他时间一概不洗,因为没有时间让他们来清理头发。